:::
最新消息
[心得分享]影片:我的看護旅程
資訊組
2021-10-17
本期主管讀書會討論的是電影《我的看護旅程》,因為基金會主要的工作是服務身心障礙者,所以電影一開場的字幕:照顧不只是餵食、穿衣和清潔。照護提供者和受照護者之間存在複雜的關係,若你覺得迷惘、沮喪或煩惱,想想五字口訣:ALOHA(阿羅哈)的時候,馬上有很熟悉的感覺。
註:ALOHA:詢問(Ask)、聆聽(Listen)、觀察(Observe)、幫助(Help)、確認(Ask Again),不多也不少。
教保員的工作雖然是教育與保護,但如同電影中描述一樣,不能過度關心(不多也不少),並且講師要求看護者要寫下來:「如果我不把自己照顧好,就無法照顧其他人」。
電影前一分半鐘就已經將整部電影的重點揭示了,接下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案例示範,細節完整,具有可看性。
整部電影主要是看護 班.班傑明(Ben Benjamin)跟服務對象-崔佛(Trevor)的看護過程。這是班傑明的第一份看護工作。
崔佛(Trevor)一出場時就對著班(Ben)惡作劇的裝智障似的大叫,讓主角不知所措以為是擦了鬍後水的味道刺激了崔佛。相較後來在公園裡時崔佛操控輪椅上狂轉鬼吼鬼叫:卡住了,救我,救命!,班傑明淡定吃著蘋果看報紙。可以看出主角的看護心態已經成熟許多,對於服務對象也有一定的掌握。
所以後來兩人雖然是服務對象與看護的關係(例如:大便與擦拭),已經發展到後來可以互相挑剔、詢問真正意向、達到真正的溝通,兩人在互動中都有學習與成長。
本片還是一部公路電影,值此疫情期間觀賞一些公路上的風光,多少有些調劑身心的作用,對於長期居家每天作息重複,每週四下午會去公園放風,連飲食都固定為鬆餅和香腸(另有很多維他命補充)的服務對象,要踏上這樣一趟旅程,真的是很有挑戰。類似的經驗也在本會的教保員帶著全班去社區適應或外地旅行一樣。
旅途其實從規劃開始,有充分的應變計畫,說服崔佛的母親,聯繫沿途的醫療資源,然後才能上路,從崔佛在車內東張西望的好奇表情,可以看出其實他是很期待可以開開眼界的,只是為身障的身體限制了。
旅程中崔佛有很多新的嘗試(挑戰),例如:吃肉乾(怕噎到),向陌生女孩搭訕,沒有看護陪伴下與他人用餐,睡眠不用呼吸器,到依靠輔具站立小便等等,彷彿他跟一般人一樣,可以面對更多的未知與新奇。
尤其是到農場看世界上最大的黃牛,因為動物在二樓,若要觀賞需要到樓上,因為沒有殘障通道,場主還以贈送明信片為由想拒絕輪椅族的參觀,但班傑明以法規要求並向媒體揭露,最後業主傾全力將輪椅推上二樓(還有下樓),順利讓崔佛一償心願。對於此段,主管們深有同感,辦一場活動,那怕只是身障者的上下樓,可能都需要投入團隊同仁的各項分工與齊心才能順利完成。
影片還隱含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安排班傑明因為家庭事故無法繼續寫作(心理癱瘓),卻透過看護崔佛(生理癱瘓),順路載了逃家女孩及一親拋錨的孕婦後,因著相處互動解開心結,班傑明也幫崔佛實現夢想及感動逃家女孩重回父親懷抱,也讓身陷危難的孕婦順利生產,此部片從四個生活不順遂的人,因著自助助人而轉變為美好人生的結局。
仁愛的工作就像一趟旅程一樣,夥伴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大家發揮專長,盡心盡力合作向前行,過程中有著磕磕絆絆,但齊力努力後,一切的辛苦都甘之如飴。
最後要分享的是導演一開始安排的畫面,在小男孩開心大笑的畫面後,主角垂著頭步履蹣跚走入看護教室的一個看板上的文字:
WHERE IS MY HOPE? WHO CAN SEE HOPE FOR ME? JOB 17:15
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我所指望的,誰能看見呢? 約伯 17章15節
也許這世界會有黑暗,也許身上的病痛不得痊癒,但每個人都能懷抱希望,並且在看見他人的希望時可以伸出手,或是提供資源,或是給予關懷,或是付出行動,這一切對於助人者或被幫助的人都會是一場美好的旅程。
延伸閱讀:教保員心路歷程系列

(圖1:電影中看護課程外面的看板文字: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我所指望的,誰能看見呢?(圖片擷自影片))

(圖2:看護課程講師提醒大家的ALOHA五字訣:詢問、聆聽、觀察、幫助、確認,不多也不少(圖片擷自影片))

(圖3:農場沒有無障礙通道,場主及員工大費周章將主角及輪椅扛上二樓。(圖片擷自影片))

(圖4:在看護及輔具的協助下,服務對象成功地完成他的心願:站著尿尿,並且在他最想去的地點:全世界最深的坑。(圖片擷自影片))
註:ALOHA:詢問(Ask)、聆聽(Listen)、觀察(Observe)、幫助(Help)、確認(Ask Again),不多也不少。
教保員的工作雖然是教育與保護,但如同電影中描述一樣,不能過度關心(不多也不少),並且講師要求看護者要寫下來:「如果我不把自己照顧好,就無法照顧其他人」。
電影前一分半鐘就已經將整部電影的重點揭示了,接下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案例示範,細節完整,具有可看性。
整部電影主要是看護 班.班傑明(Ben Benjamin)跟服務對象-崔佛(Trevor)的看護過程。這是班傑明的第一份看護工作。
崔佛(Trevor)一出場時就對著班(Ben)惡作劇的裝智障似的大叫,讓主角不知所措以為是擦了鬍後水的味道刺激了崔佛。相較後來在公園裡時崔佛操控輪椅上狂轉鬼吼鬼叫:卡住了,救我,救命!,班傑明淡定吃著蘋果看報紙。可以看出主角的看護心態已經成熟許多,對於服務對象也有一定的掌握。
所以後來兩人雖然是服務對象與看護的關係(例如:大便與擦拭),已經發展到後來可以互相挑剔、詢問真正意向、達到真正的溝通,兩人在互動中都有學習與成長。
本片還是一部公路電影,值此疫情期間觀賞一些公路上的風光,多少有些調劑身心的作用,對於長期居家每天作息重複,每週四下午會去公園放風,連飲食都固定為鬆餅和香腸(另有很多維他命補充)的服務對象,要踏上這樣一趟旅程,真的是很有挑戰。類似的經驗也在本會的教保員帶著全班去社區適應或外地旅行一樣。
旅途其實從規劃開始,有充分的應變計畫,說服崔佛的母親,聯繫沿途的醫療資源,然後才能上路,從崔佛在車內東張西望的好奇表情,可以看出其實他是很期待可以開開眼界的,只是為身障的身體限制了。
旅程中崔佛有很多新的嘗試(挑戰),例如:吃肉乾(怕噎到),向陌生女孩搭訕,沒有看護陪伴下與他人用餐,睡眠不用呼吸器,到依靠輔具站立小便等等,彷彿他跟一般人一樣,可以面對更多的未知與新奇。
尤其是到農場看世界上最大的黃牛,因為動物在二樓,若要觀賞需要到樓上,因為沒有殘障通道,場主還以贈送明信片為由想拒絕輪椅族的參觀,但班傑明以法規要求並向媒體揭露,最後業主傾全力將輪椅推上二樓(還有下樓),順利讓崔佛一償心願。對於此段,主管們深有同感,辦一場活動,那怕只是身障者的上下樓,可能都需要投入團隊同仁的各項分工與齊心才能順利完成。
影片還隱含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安排班傑明因為家庭事故無法繼續寫作(心理癱瘓),卻透過看護崔佛(生理癱瘓),順路載了逃家女孩及一親拋錨的孕婦後,因著相處互動解開心結,班傑明也幫崔佛實現夢想及感動逃家女孩重回父親懷抱,也讓身陷危難的孕婦順利生產,此部片從四個生活不順遂的人,因著自助助人而轉變為美好人生的結局。
仁愛的工作就像一趟旅程一樣,夥伴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大家發揮專長,盡心盡力合作向前行,過程中有著磕磕絆絆,但齊力努力後,一切的辛苦都甘之如飴。
最後要分享的是導演一開始安排的畫面,在小男孩開心大笑的畫面後,主角垂著頭步履蹣跚走入看護教室的一個看板上的文字:
WHERE IS MY HOPE? WHO CAN SEE HOPE FOR ME? JOB 17:15
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我所指望的,誰能看見呢? 約伯 17章15節
也許這世界會有黑暗,也許身上的病痛不得痊癒,但每個人都能懷抱希望,並且在看見他人的希望時可以伸出手,或是提供資源,或是給予關懷,或是付出行動,這一切對於助人者或被幫助的人都會是一場美好的旅程。
延伸閱讀:教保員心路歷程系列
- 教保特攻隊 https://www.charity.org.tw/news/index/646
- 雖然有「礙」但是我有「愛」https://www.charity.org.tw/news/index/571
- 十項全能的教保工作 https://www.charity.org.tw/news/index/576
- 一份有意義的工作 https://www.charity.org.tw/news/index/577
- 樂在工作中 https://www.charity.org.tw/news/index/578

(圖1:電影中看護課程外面的看板文字: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我所指望的,誰能看見呢?(圖片擷自影片))

(圖2:看護課程講師提醒大家的ALOHA五字訣:詢問、聆聽、觀察、幫助、確認,不多也不少(圖片擷自影片))

(圖3:農場沒有無障礙通道,場主及員工大費周章將主角及輪椅扛上二樓。(圖片擷自影片))

(圖4:在看護及輔具的協助下,服務對象成功地完成他的心願:站著尿尿,並且在他最想去的地點:全世界最深的坑。(圖片擷自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