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作者:早療個管服務 李菀萍社工 [本篇獲邀轉載至親子天下]
多數人對於「社工」這個名詞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甚至時常與「志工」相提並論,社工究竟是什麼樣的職業?一般在擔任社會工作者前,需經過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及實習,且部分社會工作者是通過國家社會工作師高考,擁有社會工作師證照的!而社工負責的領域十分廣大,服務年齡層可謂從搖籃到墳墓,服務地點則從家庭至社區,甚至在政府、國家體系中也都有社工的角色出現。我所任職的服務範疇為早期療育,主要針對發展遲緩兒童的學前教育及療育需求,與兒童的主要照顧者討論資源連結是否適當,並在過程中傾聽其照顧壓力,給予同理及支持,如果家庭中有其他議題需解決,便協助轉介到相關單位來改善家中遇到的問題。
而早療社工一天的工作日常是如何呢?
「鈴──鈴──」早晨7點鬧鐘響起,睡眼惺忪的起床梳洗後,便出門準備開始新的一天。
8點,吃完早餐抵達辦公室後,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今日的訪視行程,並在腦袋中快速規劃預計完成的待辦事項,正當拿起厚厚一疊孩子們的資料準備進行整理與建檔時,辦公桌上電話匆匆響起……
「早療個管服務你好!啊!是明明媽媽啊!早安,怎麼了嗎?」
帶著一貫親切的語氣,詢問服務對象家長來電的目的與需求。這種電話諮詢有時大約5分鐘內就能結束,但許多時候20至30分鐘的時間便已過去,更多時候一通電話結束,下一通電話就接踵而來,等到真的放下電話,已經過了一兩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情。
9點,整理一下剛剛的電話中與家長討論的內容,是對於幼兒園選擇與針對孩子能力發展進步有限的焦慮及擔心,開啟服務紀錄電腦檔案,將這次的服務內容進行重點摘要記錄,社工除了協助服務對象及家長屬的問題需求外,還有龐大的行政作業需完成,服務紀錄就佔了大部分的時間,常常也因個案服務的時間過多,導致服務紀錄累積著,社工需額外花時間把它補齊(就是加班啦!)。
10點,「不好意思,我找O社工。」一位服務對象的家長臨時到辦公室想與社工討論服務對象的就學規劃,以及傾訴近日的生活壓力,社工不帶任何批判與價值觀,傾聽家長的煩惱,偶爾運用晤談專業來給予回應、同理,並在過程中腦袋快速運轉,搜尋腦中資料庫是否有相關資源可提供或是協助轉介。
11點,結束臨時的晤談後,桌上貼著一張紙條,是巡迴輔導老師來電想與社工討論孩子在幼兒園的適應狀況,趕緊整頓好精神回撥電話。社工在電話中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能力表現與家長消極的態度後,與巡迴輔導老師進行分工,由社工主責持續推動家長連結早療資源及陪伴面對孩子需要接受早療的事實,而巡迴輔導老師則與學校老師共同擬定教學策略,期待能及早改善孩子的發展情形。
12點,經過半天的忙碌,肚子早已飢腸轆轆,體力也到達需要休息充電的狀態,吃完了午餐後便馬上趴在辦公桌上午休,還不忘請夥伴如果服務對象來電協助留言,社工也是需要先好好照顧好自己,才能幫助其他人呀!
13點,午休醒來第一件事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將每月服務報表統計完成,因為在14點時,還有1場個別化教學計畫會議與2個家訪行程。藉由參與個別化教學計畫會議來瞭解孩子在學校中能力的進步、老師教學的策略,以及親師間合作的方式,過程中如有家長不了解老師說的內容或是對早療有誤解,須適時釐清與說明。而社工透過家訪除了更加了解家庭的早療需求以及孩子發展狀況外,一方面也期待能與家庭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以利日後順利提供早療服務。
14點,到了學校教室,參與服務對象的IEP(個別化教學計畫)會議,與老師及服務對象家長一起為服務對象的就學適應擬定策略,會議結束後又匆匆的趕往下一個案家,結束了這個案家又再趕場到下一個家,真正結束所有外訪行程,時間已經來到17點,傳個訊息告訴督導實際訪視完畢的時間,才能真正的「下班」,慶幸的是這天天氣晴朗,如果颳風下雨,甚至寒流侵台,訪視的心情真的會受影響,到案家時也會看起來有些狼狽,但無論天氣多麼惡劣,社工還是必須秉持著熱忱與正義去協助每一個需要的人。
在面對孩子被判定為發展遲緩,甚至因重症、罕病、基因等因素而有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是每位家長都未曾想過也不希望經歷的事情,所以當事實發生時,家長內心會有許多情緒籠罩在一塊,憤怒、抗拒、悲傷、無力、徬徨、怨懟…。早療社工就像是一間解憂雜貨店,家長將他的困惑不安、內心糾結與社工訴說,渴望「被聆聽」、「被理解」,而我們早療社工運用著所學專業,為每一位家長解憂,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煩惱能被一個人用心傾聽的滿足,並能在早療的路途上能夠更勇敢的前進,途中,也能記得如何溫柔的好好照顧自己。
圖一:社工埋首於個案紀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