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生命的成長與出口【小芬的故事】
公共事務組
2019-12-24
43歲的小芬,患有智能障礙兼情緒障礙。三年前相依為命的母親往生,由已結婚的姊姊接回家中照顧。
或許是母親的離世,或許是生活環境驟變,頓失依靠的小芬經常性情緒失控大哭與失眠!又因思念母親發出的哭喊,常被鄰居誤以為家暴而報警。姊姊在工作與安撫小芬之間,身心俱疲、憂鬱的向外尋求協助。102年朋友介紹下,姊姊來到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諮詢,經由社工的評估與協助,小芬日間於仁愛工坊學習自立生活支持服務,夜間進入新竹市政府委託仁愛基金會辦理之社區家園接受夜間照顧服務。
最初小芬進入中密度支持家園時,難以接受教保員給的訊息及教導,哭泣與喊叫是唯一表達自我的方式,讓教保員面臨艱鉅的挑戰與考驗,為此仁愛基金會決定以跨專業之服務模式,邀請社工、教保員、護理師、營養師、行為種子老師,依小芬的狀況不斷討論、嘗試及修正服務目標與策略。
仁愛發現,小芬長期與母親相依為命缺乏融入社會經驗,短暫住進姊姊家又搬進社區家園,因此空間轉換的適應力,接觸新環境、新的人事物有著嚴重的恐懼與不安,於是仁愛基金會採取計畫性且漸進式的服務方式。
首先,小心翼翼與小芬建立友好信任關係,再以引導方式鼓勵她將感受與想法表達出來,進一步了解住進家園是為學習獨立,並非姊姊遺棄了她,且讓她學習分擔家事中培養成就感及家園的責任感。歷經兩年多的努力,小芬從最初如驚弓之鳥的神情,慢慢轉變為活潑開朗、會主動與人交談,更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甚至有時還會主動擔任住民間的協調者呢!
105年社工評估後,小芬因自我照顧能力提升轉換進住低密度支持的社區家園,熱心的小芬時常主動提醒及幫助其他室友,漸漸提升自我照顧能力及規畫生活作息,連姐姐都感受到她的進步與獨立呢!
106年嘗試獨立居住,由生活事務指導員到宅協助她適應社區生活,定期參加青年教會活動,半年的指導陪伴,現在的她臉上堆滿了自信與笑容,生活十分規律與愜意。
故事很短,記憶卻很深,因為我們賦予了一個改變的意義!一份關懷、支持與付出,引導小芬方向,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出口,看見人生不一樣的風景與精彩。
感謝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圓愛社福專案」贊助「多元支持社區居住服務計畫」專案人事費新台幣10萬元整,匯集這份力量,讓仁愛得以有機會照護這些弱勢的身心障礙天使,他們能擁有的蛻變,就在您們的支持中!
(圖1:小芬(右二)與室友討論生活狀況及相互要協助配合的事情)
或許是母親的離世,或許是生活環境驟變,頓失依靠的小芬經常性情緒失控大哭與失眠!又因思念母親發出的哭喊,常被鄰居誤以為家暴而報警。姊姊在工作與安撫小芬之間,身心俱疲、憂鬱的向外尋求協助。102年朋友介紹下,姊姊來到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諮詢,經由社工的評估與協助,小芬日間於仁愛工坊學習自立生活支持服務,夜間進入新竹市政府委託仁愛基金會辦理之社區家園接受夜間照顧服務。
最初小芬進入中密度支持家園時,難以接受教保員給的訊息及教導,哭泣與喊叫是唯一表達自我的方式,讓教保員面臨艱鉅的挑戰與考驗,為此仁愛基金會決定以跨專業之服務模式,邀請社工、教保員、護理師、營養師、行為種子老師,依小芬的狀況不斷討論、嘗試及修正服務目標與策略。
仁愛發現,小芬長期與母親相依為命缺乏融入社會經驗,短暫住進姊姊家又搬進社區家園,因此空間轉換的適應力,接觸新環境、新的人事物有著嚴重的恐懼與不安,於是仁愛基金會採取計畫性且漸進式的服務方式。
首先,小心翼翼與小芬建立友好信任關係,再以引導方式鼓勵她將感受與想法表達出來,進一步了解住進家園是為學習獨立,並非姊姊遺棄了她,且讓她學習分擔家事中培養成就感及家園的責任感。歷經兩年多的努力,小芬從最初如驚弓之鳥的神情,慢慢轉變為活潑開朗、會主動與人交談,更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甚至有時還會主動擔任住民間的協調者呢!
105年社工評估後,小芬因自我照顧能力提升轉換進住低密度支持的社區家園,熱心的小芬時常主動提醒及幫助其他室友,漸漸提升自我照顧能力及規畫生活作息,連姐姐都感受到她的進步與獨立呢!
106年嘗試獨立居住,由生活事務指導員到宅協助她適應社區生活,定期參加青年教會活動,半年的指導陪伴,現在的她臉上堆滿了自信與笑容,生活十分規律與愜意。
故事很短,記憶卻很深,因為我們賦予了一個改變的意義!一份關懷、支持與付出,引導小芬方向,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出口,看見人生不一樣的風景與精彩。
感謝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圓愛社福專案」贊助「多元支持社區居住服務計畫」專案人事費新台幣10萬元整,匯集這份力量,讓仁愛得以有機會照護這些弱勢的身心障礙天使,他們能擁有的蛻變,就在您們的支持中!
(圖1:小芬(右二)與室友討論生活狀況及相互要協助配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