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一聲尖銳刺耳的女童尖叫聲響徹20坪的辦公室,在位子上辦公的夥伴不約而同轉頭望向門旁的晤談區。
尖叫聲依舊,伴隨著的是女童因為不滿要將玩具收起來的拳打腳踢。社工坐在女童斜對角沙發上,皺著眉頭看著女童父母會如何處理女兒的情緒,但見父母似乎打算以忽略的方式解決問題,於是透過手語翻譯員(以下簡稱手譯員),向父母詢問女童日常在家的情緒狀態,以及平時親職教養方式。
「啊啊!啊啊痾啊!棒!痾啊啊!」爸爸邊激烈的表達,邊靈活的揮舞手指打出手語,這在社工眼中彷彿像火影忍者結印一樣,快速、神奇又讓人摸不著頭緒。
「爸爸媽媽你們都聽不到,琪琪(化名)像這樣尖叫哭鬧的時候,你們如果在忙,怎麼發現她的需要?」社工將心中的疑惑請手譯員藉著手語詢問父母。
「看到她的表情在哭就知道她又開始鬧了。」手譯員轉譯父母的回應。
此時琪琪的尖叫聲未有緩和的跡象,社工認為這次晤談也無法再持續下去,簡單的向父母說明未來早療資源的使用規劃後,便結束這充滿驚聲尖叫的晤談。
琪琪的父母皆為極重度聽覺障礙者,因為父母處於無聲的世界,所以無法給予琪琪足夠的聽覺刺激與語言訓練,所以琪琪無法理解生活中的聲音各自代表什麼意思,也不懂自己生氣、難過、開心時該用什麼方式表達,因此只能用最原始的「哭」及「尖叫」來抒發,且琪琪發現惟有聲音夠大聲,爸爸媽媽才有反應,惡性循環下,造成琪琪在家中會習慣性的尖叫、哭鬧,讓同住家人們(聽力皆正常)相當擔心父母的照顧狀況。
大多時刻處於無聲環境的琪琪,在三歲的時候發展明顯落後,經過聯合評估確認為語言、認知遲緩、社會情緒懷疑遲緩。為使琪琪的能力及發展能即早獲得改善,早療社工與社會處社工一同合作,讓琪琪順利就讀媽媽任職的w國小附設幼兒園,不僅能減輕家中經濟開銷,媽媽接送也十分便利,亦能增加琪琪團體生活刺激,可謂一石三鳥。
而媽媽也在琪琪入幼兒園後,隨著琪琪逐漸適應團體生活,以及琪琪較難跟上進度的表現,父母覺察到早療課程對琪琪的重要性,主動與社工在通訊軟體上討論琪琪的早療規劃,社工評估父母能執行早療課程的時間與能力後,協助轉介仁愛基金會到中心療育課程,並且申請手語翻譯資源讓手譯員陪同上課,使早療老師得以及時與父母溝通,適時提供合適的親職教養建議。
在琪琪進行早療的過程中,社工不定期與幼兒園老師關心琪琪在校適應狀況,適時跟老師交流與父母互動、溝通的技巧,協助父母與老師建立良好的親師溝通。亦向早療老師關心父母陪同課程進行的狀況,針對早療老師在課程中遇到的困難(如:溝通、守時等),共同討論出解決、改善的方案,使琪琪的早療課程能執行得更加順利。
社工在看見家長為了琪琪的發展,積極嘗試將早療老師的親職建議執行在日常生活中,並慢慢調整過往教養方式時,給予了大大的肯定與鼓勵,增加了父母的親職自信心,讓他們在照顧琪琪上愈趨自信、得心應手。
而琪琪的同住家人們在看見父母的改變後,也開始主動分擔照顧責任,並經父母同意,協助父母與幼兒園老師進行親師溝通。社工也在後續家訪中,與琪琪家人們說明早療的效益與相關資源,讓琪琪家人更理解琪琪的需要,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最後琪琪在家人們的用心照料,以及早療老師與手譯員共同合作下,語言表達能力明顯進步,已經可以進行基本應答,且琪琪的認知能力佳,學習手語的進度相當快,甚至可以跟父母簡單以手語進行簡單的對話了!學會表達的琪琪,也能用更適當的方式表達心情及需求,不再隨意哭鬧及喊叫;父母也在能力所及內,學會如何與琪琪互動,並持續教導琪琪簡單的手語。
看著琪琪的進步,父母與家人都感到相當欣慰,認為過去的照顧方式確實耽誤了琪琪的發展,且慶幸即時進行早療課程,讓琪琪的發展得以獲得改善。而琪琪也逐漸從無聲的環境中,融入這熱鬧的世界,知道各種聲音的意義,除了學會說話,也持續學習「第二語言-手語」,臉上天真燦爛的笑容取代了因為生氣而猙獰的五官,或許未來琪琪與父母還有許多人生關卡要一起度過,但相信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們必定能相互依靠,成為世界上最堅毅的一家人!
圖:社工(左一)、手譯員(中)與爸爸(右一)在沙發上討論孩子的療育規劃。